C7A7DAD2-6A78-4A82-9A92-BB7177FA0E69.jpeg

淑蘭龍袍試身,扮演媽媽桑的示意圖。

8C4FDAEC-9145-49DF-8737-5EC74AB7231B.jpeg

古色古香令人羨慕的化妝台,是貨真價實的真古董。

906EAD6C-76A1-40B3-94E1-27779404C565.jpeg

公主紗床,一到晚上走廊就有很多蚊蟲,房間設有兩台蚊香基本上都阻隔了蚊蟲進入,蚊帳的美觀性比功能性大。

224C635D-6AEC-4989-9412-F2209593838C.jpeg

廁所丶浴室在中間。又RE醜照

C8C54849-1A1B-4083-A513-53DA8F6D6D14.jpeg

大廳的南洋風味。

59F587DE-EDAF-4ADF-B2A1-74DD05627144.jpeg

最後一天在檳城的早上,我們來到多春分店,怎麼都要一試這裡的咖央多士及海南茶才甘願。
這裡可是自己寫單的啊。

47C3F602-5EBB-4F63-82B3-61F8988DAB1E.jpeg

淑蘭正在疑惑哪個醬用來配生熟蛋最好。

440D6469-137A-402D-A729-824AF6522F6D.jpeg

海南茶並沒有太大的印象。

EF685653-9B9D-4B17-B6AF-0482C6F61A0D.jpeg

這裡的多士可以選多於一種的沾醬,這個是咖央醬加海鹽。
生熟蛋也是一個必叫,有人喜歡點醬酒,淑蘭覺得加入胡椒粉更出色。

A8969C12-2F58-4151-AC04-744AFEEC8BE5.jpeg

再一盤馬來炒麵,味道不錯。近似麻麻檔的味道。
好想知道本店的味道是不是一樣,有沒有人可以給我們解惑一下下?

176E457D-9E90-4F5E-90BC-A1A153222068.jpeg

飯後走到大街看到市集。

973178A8-B28B-4228-8681-43694EE8C424.jpeg

我們查到的官方資料,喬治市的週日市集是在11時開始一直到下午五時。
時間尚早,看到都是賣衣飾及產品宣傳居多。

B2C57C24-B77E-4E22-B961-E3D313B64CF7.jpeg

看客留影。

615C889F-EB97-4379-93FB-B56C55AD46DF.jpeg

反而後頭的歷史建築更吸引我們眼球。

BD55C6F2-F100-405E-989D-1B7E74F54A8A.jpeg

拐彎就到達小印度,若果在檳城需要尋找換鈔匯率高的找換店,小印度是首選。

01F79DB3-B363-4CD3-8944-3F2D5282C5AA.jpeg

如同誤闖異國般,整條街就是開宗明義的在賣印度東西,紗麗丶寶萊塢DVD等。(對這史詩式巨獻感興趣)

B4AE16D4-3FE5-4164-AC95-5DCBA3CCA5EA.jpeg

回到酒店收拾行李,溜溜地下的庭園,看到一個猶如鳥籠的亭台。

8D941630-CA3A-4540-ADA3-ED3A3408541E.jpeg

我們的房坐落在一樓,諸不知地下也有房間(另一面向)。

79CA6622-2D8C-4D3B-924A-D7BC4F320950.jpeg

綜觀來說,挺別緻的大宅。

AF8D7152-3DAE-4A4B-8807-4BE91E1A4C25.jpeg

回房滑手機糜爛的行程,就叫車到機場準備回KL了。
這裡是檳城的國內線大樓,店不算很多KL的航廈簡直是shopping mall,順帶一提入境大堂的KFC十分難吃KFC十分難吃KFC十分難吃,我們在沙巴都光顧過KFC水準之高直到今天仍然津津樂道,但檳城機場這間是破地獄之難食!!!寧願光顧金拱門。

E930D725-2FE2-445D-A4A7-9261E893F1F3.jpeg

由於飛機delay了一小時,讓馬拉朋友乾等,所以我們沒有停留在航廈的時間,馬拉朋友開車送我們到酒店超感心。
未來兩天下榻的酒店為武吉免登區的
The Kuala Lumpur Journal Hotel,走時尚商務風。

631DB5BA-2D9B-44AC-9CCF-BE3EAC552B45.jpeg

浴室的部分。

FADD0D74-4BDB-476E-84AA-0684BAB0132D.jpeg

水是一大支,可以跟前台說再送。

60D74EE4-A53E-422F-9DF1-4DD0B1D48E07.jpeg

遠眺雙子塔的方向,真的是中心區域呢。

63F3271D-0B32-4D7F-9BAF-DCE5046F1E1C.jpeg

大堂不脫俗的髮廊轉燈裝飾令人印象深刻,紅燈籠則是因為農曆新年將至,料不到馬來西亞的過年氣氛比香港還要濃烈呢。

4B0F6E41-DC03-4984-AA10-A80A2B197B95.jpeg

出門靠朋友這話的美好,淑蘭今天終於能夠深深感受到。

4B75A71D-C23A-461B-91DC-C36DF739A9FD.jpeg

馬拉朋友先帶我們到他的愛店--One half x ILAIKA喝咖啡。
這是位於雪蘭莪州的八打靈再也,從KL市中心出發至少坐15分鐘車才到,位置比較偏僻故以在地人為主,不見觀光客。

B7D64EAF-2DC1-4184-869B-187EAB0CF509.jpeg

這裏是一家家具精品店裏頭窩在的角落的小小咖啡店,不但有咖啡更有自家制包點蛋糕,最有趣的是跟旁邊的食店也有合作,從他們那邊點單這邊的咖啡店會透過這小小的窗口送過去,令淑蘭想起餐室的運作模式,馬來西亞的合作思維從餐室到今天咖啡店繼續流傳下去。

413D752D-D123-4FA0-AE2A-651EC5309B9F.jpeg

這裡的咖啡很順喉,淡淡沒有意式的油脂苦味,我也輕易接受。

FE5713F0-3FC9-4834-8510-84FA760C6301.jpeg

另外一個我們無法想像的做法就是他們竟公開自己sourdough(酸種裸麥包)的公式,在同行如敵國的香港,一條公式等同一家店的存亡,這是很難得世間少有的無私慷慨。
可能就是對食要求高的文化背景,他們不介意共享所知的資訊,讓有心人去改良昇華辰再推高美味的標準。

B6FB2D4D-E14E-4A9B-AA98-AFA0676FE446.jpeg

之後友人就帶我們到他任職的餐廳吃晚餐,Sitka是一間走亞洲fusion風的概念餐廳,短至不到兩星期就會有新菜式出爐,友人說雖然有一定壓力但亦令人異常投入樂此不疲,此餐廳更有進階版的Studio,逄星期五開放testing meau由馬幣195++,單看內容就令人眼前一亮,有機會定必一試。

縱使是我們的朋友,以下的食評也不會鬆手,放水是對他們的侮辱,一個對食精益求精的民族並不需要他人來抬轎。

74D676CA-7211-43D5-87DE-FFAA659CD1C1.jpeg

以下食評由專業級小狼提供,先過他金舌頭那關。雖然他不是阿賢但也在行業打滾多年讓大家體驗專業級的美食評價。

9F461497-AC63-4866-9BE8-61698838C58F.jpeg

Local sea bass 生魚片,配搭本地白豉油,西柚,自制pesto。

肉質比想像中幼嫩,反而不是爽口(小狼對白身魚先入為主想法)

味道咸丶酸丶香互相襯托而不搶味,雖然賣相普通,但層次分明。

DA348540-095D-44B6-B42C-B56A6E993D1B.jpeg

自家制紫菜脆片夾日本鰻魚

E2D61827-E91D-4BFB-BC57-211AA68B8FE7.jpeg

鰻魚是日本貨,自家燒制。十分juicy,亦沾有馬拉豉油既甜香(故馬拉豉油是必買!)

友人補充紫菜是自家烘烤的,十分鬆脆。鬆軟多汁的鰻魚加上脆脆的紫菜,口感十分豐富,中間的青蘋果mayo醬清爽解油膩感,非常適合作餐前菜。不過嘴刁的小狼,就略嫌紫菜味稍淡。

B61A330C-4AF4-4168-A608-379AF47CBAB9.jpeg

燴牛肉bum
Bum(包)為店家自己每日整的,口感鬆軟煙韌,裏面釀了燴牛肉,完全包住啲肉汁而不會濕透,配合home make smokey mayo 醃青瓜,令味道更為多樣。

5C42C9A5-BBEE-48AC-9943-D154833E9E09.jpeg

黑松露炒飯,看似簡單,其實相當複雜!

材料有青葱,炸蒜片,醋醃姬菇,三文魚籽,黑松露醬,馬拉醬油,(蛋?)及飯。

每種材料都恰到好處丶每個味道互相配合,葱香蒜苦菇酸魚籽鮮松露芳香醬油甜,每一粒飯都吸收了所有精華,不同的味道在口腔流轉,口感亦極為豐富。

緊記:熱騰騰味道最為豐富!

F47F715A-4700-45B7-8EFE-A3A0EE47B553.jpeg

燒春雞

外表猶如廣東菜的炸子雞,然而嫩滑且超級多汁。朋友介紹那是用麥芽糖水連同其他香料浸醃48小時,令整隻雞吸盡所有醃料。制作時,先高温炸10分鐘,閒置10分鐘,再翻炸5分鐘,再多閒置10分鐘,最後砍件上碟。

完全是心機菜,連平日對雞興致缺缺的淑蘭也驚為天人:這個物種不是以又霉又臭盛名於世嗎?這真的同一物種嗎?

DE11886E-26A9-4AA3-BD94-F3008EA35673.jpeg

店家會配搭自制的葱花豉油,增添咸香味。友人再為我地送上自制是拉差(馬拉著名辣椒醬) 味道更上另一個層次,不愛食辣的亦不會抗拒!
(我們胃小吃不完,最後打包回酒店當宵夜,即使沒有加熱亦保持著同樣的美味。)

DA436FF6-65C1-4BD5-AF0A-631ED5852975.jpeg

蒸本地sea bass,外表跟香港的豆豉青葱蒸魚一樣但入口時則感覺到之間的明顯差別。

友人解說,調味用左墨西哥某辣椒(詳見科普說明)重炸洗三丶四次,直到剩下丁點辣味,再配合本地豉油,香料而成既混醬!沒錯混醬無誤!加上重複翻煮的芥末籽,帶輕微的酸與咸香亦令魚更帶鮮美!

8D62DA33-570F-4996-BCC4-23D0150E936C.jpeg

心大心細的選甜品,why not both?

先來一個雞蛋焦糖布丁,企身而幼滑,焦糖是馬拉名產棕櫚糖,帶著難以言喻丶帶有餘韻的甜味,脫離平日吃到的死甜,又淋上班蘭油慵懶地顯露出馬拉風情,完美跟蛋香混合,少女們,小心食得太多(笑)

另一味是雜莓凍配奶凍,奶凍亦相當出色,充滿vanilla及奶香,入口即溶。配合當地新鮮雜莓打成既冰,再配上薄荷葉,清新解膩。

3B2260A8-7F73-47F6-A866-DBE11CD24AC9.jpeg
(圖片與內容不乎)平日光顧Fine dining,我們都是狂風掃落葉般的把各個菜式灌進胃裏,然後嫌吃不飽質疑為何丁點東西值一千幾百?這次有了幕後功臣在陪食,一邊講解每碟佳餚背後的工序,我們吃的每一口都是他們的心血,單是一片紫菜也改良了幾次烘烤方法才成了這個成品丶斑蘭油竟也是自己煉的!起碼三天時間才完成丶你能想像辣椒要洗三次才有如今輕微恰好的辣度嗎?每頓好吃的飯背後有多少人的心血技藝付出,我了解到背後的故事就更感激每一個勞苦功高的藏鏡人。這口吻有像阿賢嗎?哈哈哈哈

 

TBC

arrow
arrow

    淑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